印章,古称“玺”,是一种凭证信物,它具有“小物件,大内涵”的特色。论历史,它和华夏一样古老;论力量,钤玺可与西方帝王的权杖相提并论。中国印章,大致由两大部分组成:一是印刻,二是载体。印刻又可分文字和技艺两大部分。载体也是五花八门,从玉石金银到瓜蒂竹根,少说也有千百种。
“天遗瑰宝生闽中,功在印坛是寿山”。作为四大印章石之一的福建寿山石,色彩斑斓,温润如玉,晶莹剔透,人见人爱。其品种极多,每一种石都有丰富的内涵,都有自己的性格:芙蓉石的雍容,都成坑石的灵捷,善伯洞石的朴实,旗降石的刚健,荔枝洞石的妩媚,各种坑石,五色相映,光彩四射,红如靺鞨,黄如蒸粟,白如珂雪。正如:
山坑诸洞多宝石,晶莹脂润自古夸。
荔枝娇艳当第一,琪源称霸都成坑。
人面桃花谁更美,艾叶何曾翠袖遮。
善伯旗降真君子,难为独石放奇葩。
大山花坑纹理驳,月洋紫气贵人家。
玛瑙太极晚霞醉,时竟尚之价天涯。
以清白明莹、洁身自好的品格而跻身于“印石三宝”之列,被誉为“石中君子”的寿山芙蓉石历来是印人刻印的理想石材,兴来奏刀,大有刀落石开、97F3律飞扬的韵致。寿山芙蓉石质地柔而细嫩,如脂如膏,微透明,“似玉而非玉”。肌里含有黄色、白色、灰黑色等块状砂团。芙蓉石色彩异常丰富,赤橙黄绿青蓝紫白,各色俱全。古人推崇芙蓉石曰:“美玉莫竞,贵则荆山之璞,蓝田之种;洁则梁园之雪,雁荡之云;温柔则飞燕之肌,玉环之体,入手使人心荡。”天生丽质,雍容华贵,无愧为“石中皇后”。
在福建,通常最好的石头才能用来做印章,而最有本事的艺人才敢做钮,所以好的印钮都出自这里。陶瓷绿洲网现有多款寿山芙蓉石印钮,这些印钮,或憨厚古拙,或轻灵婉转,或雄浑清雅,风格不尽相同。今天主要介绍一款寿山芙蓉石“螭虎印章”。
许慎《说文解字》说:“纽,印鼻也。”在封建社会,统治者利用印钮的不同兽形来显示职位官阶,以别尊卑。秦汉六朝以来,官印多用钮制,而只有皇帝、皇后的玉玺才能“纽用螭虎”。螭虎是战国之后玉器中常见的异兽,战国晚期玉器上就有螭虎纹饰。汉以后,螭虎使用的更为广泛。史书记载:初,汉高祖入关,得秦始皇蓝田玉玺,螭虎纽。文曰“受天之命,皇帝寿昌”高祖佩之,后代名曰传国玺。汉人崇尚螭虎,班固《封燕然山铭》有“鹰扬之校,螭虎之士,爰该六师。”的句子。由此可知,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、力量、权势、王者风范。雕钮也和其他雕刻一样,要因材施刀。
试想:夜阑人静,暖茶一杯,灯下轻轻抚摸一块大自然赐予的瑰宝寿山芙蓉石,静静感受着来自远古的信息,给人带来无限遐思,正如宋人陆游所说:“石不能言最可人”。